来源:人民日报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这一系列深刻变化,在近年文艺发展进程中得到生动体现。
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变革推动下,网络文艺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创作生态不断优化,用户数量显著增长。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网络音乐、短视频等文艺门类创意迸发、佳作迭出,紧贴时代脉动、记录人民心声、汇聚创造热情,成为当代文艺富有朝气活力的新生力量。
网络文艺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文学网站全年累计新增字数超过500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泛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庞大的统计数字背后,是人们对网络文艺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切身感受。无论是在网站上“追更”类型小说,打开视频网站边看剧边发“弹幕”点评,还是在手机上“云看展”,到短视频展现的网红景点“打卡”,网络文艺凭借其提供的多样选择,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这里有不断迭代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描摹受众画像、瞄准市场需求,以及对用户搜索、倍速、回看等观看行为和弹幕、评分等反馈信息的有效分析,网络文艺不断开拓体裁题材,优化形式形态。题材上,垂直细分与横向延伸并行不悖,形式上,从给观众更多自主权的互动影视、更适配手机屏幕的竖屏影视,到更有叙事感和个人色彩的视频日志,基于媒介特性的探索从未止步。
这里有日臻完美的视听享受。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以360度影像呈现舞台上的高光时刻,把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美捕捉、定格、放大,给观众以震撼的观赏体验。网络纪录片中,无论是自然地理题材对卫星遥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动画等技术的大量运用,还是美食题材对超微摄影、显微摄影、杜比音效等技术的持续精进,都力图将大片式的视觉盛宴浓缩于方寸屏幕间,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这里有普通人担当主角的文艺“众创”。以校园操场、宿舍、练功房为背景拍摄的一段段戏腔古风歌曲,近日在视频网站上“火”了。视频中某大学寝室学习戏曲超过10年的5个女孩展示各自行当的唱腔,让众多网友惊叹戏曲之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网民镜头下的抗疫战斗真实可感、正能量充沛,展现了人间大爱与人性光辉。互联网将散落在个体身上的经验、知识、技能挖掘出来,以“开源”“赋能”的方式点燃大众创作热情,使网络文艺成为一片涌动智慧和才华的热土。
发挥媒介优势和网络特性,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近年来,网络文艺走向广阔现实,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淬炼创作,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如今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已经蔚为大观。《大江东去》《复兴之路》《浩荡》《大国重工》等作品从大处着眼,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朝阳警事》《大医凌然》《大山里的青春》《幸福不平凡》等则从小处着笔,书写平凡人的不懈奋斗。
网络视听领域中,以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网络音频节目《红色文物100》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作品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彰显理想信仰之光。网络剧《约定》《黄文秀》《在希望的田野上》、网络纪录片《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等作品为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留下真实鲜活、振奋人心的影像。这些作品拥抱现实,网感与美感兼备,有意思也有意义,提升了网络文艺的主题分量,丰富了现实题材创作经验,也探索出更灵活多元的主旋律创作机制。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网络文艺大展身手的广阔空间。许多作品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下生活彰显中华文化持久魅力。《长安十二时辰》、“最美的夜”跨年晚会等一大批精品原创视听作品,以鲜明的美学风格和文化意蕴受到好评。同样受到年轻观众追捧的还有一批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网络动画片。相关调查显示,超七成网友认为“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是国产网络动画片发展的优势所在。
这些积淀深、面貌新、有活力、接地气的网络文艺作品,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备受海外受众青睐。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传播网文作品超过万部,网站订阅和阅读应用用户1亿多。多部网络剧被海外平台购买播出,以高品质赢得市场和口碑。除此之外,短视频产品也成为文化“出海”的热门。展示中国传统田园生活的李子柒系列视频拥有1500万粉丝,阿木爷爷的卯榫木工玩具短视频在海外传播量达到2亿……网络文艺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融合发展、提升质量,有力推动文化产业迭代升级
借助科技和融合传播的力量,网络文艺创意倍出,具有产业链延伸优势。以网络文学为例,由于与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广泛联动,网络文学已牵头形成文化全产业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网络文学优质IP影视改编持续升温,热门作品层出不穷。微短剧、真人角色扮演推理游戏等新业态业已进入网络文学改编视域,网络文学对文创产业的贡献日益提升。
以科技为支点,网络文艺正在撬动文娱产业更大潜能。5G、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发挥移动端的轻便和互动特性,进一步丰富包括互动剧、云直播在内的移动文娱形态,改变观演关系和艺术接受途径。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也在赋予文化空间以全新吸引力,带来更多突破传统的交互体验。
在文艺门类之外,网络文艺还与教育、电商、旅游等领域有机合作,成为带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数字文化。例如,短视频艺术以其趣味性、娱乐性和沉浸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深度体验,正在成为城市形象最亲切的“宣传片”。厦门、成都、西安等地通过短视频成为网红打卡城市,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网络视听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也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短视频+扶贫”“直播+扶贫”的新模式,助力挖掘贫困地区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地方形象。
网络文艺是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还要不断应对现实挑战,克服质量参差不齐、泛娱乐化等问题,踏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预见,随着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工作相继展开,网络文艺将在产业内外发挥更大作用。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华文化,坚持守正创新,践行社会责任,引领价值风尚,继续在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网络文艺责无旁贷。
2024-10-16 14:36:39
2024-10-16 14:35:51
2024-10-15 10:14:13
2024-10-15 10:12:30
2024-10-15 10:09:31
2024-10-15 10:08:10
2024-09-09 15: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