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戏教戏笔记——
创作中的想象,对导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导演与表演创作中,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想象是中心环节。想象,是从“回忆”、“联想”,跨跃到“创造”的桥梁。可以说没有了创造性的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
想象力的训练,并不只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物件想象练习”中来进行的,而是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训练过程中的。学生在四年或五年的每一个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
导演专业学生的第一个导演“元素”作业是“事件小品”。这个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创作素材,设置人物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规定情境”,寻找、确立能够纠葛起矛盾冲突、引起相互行动的重要事实,并将其处理为一个“舞台事件”,组织具有显明的外部冲突的人物与对手之间的相互行动,排练出一个具有一定情感内涵与思想内容的表演小品,从中学会处理“舞台事件”,组织“舞台行动”的方法。
其实,这同样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作业。
在“事件小品”构思阶段,不少学生常常会陷入没有多少生活体验、缺少人物行为逻辑的“编故事”的境地。比如曾经有个学生想表现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渔夫,现在都老了,其中一个眼睛瞎了,还想再出一次海,另一个伙伴把他放在特制的船上,在沙滩上把小船摇晃起来骗他说:我们已经到了海上……这个构想的灵感可能来自《培尔·金特》中培尔送病重的奥斯妈妈上天堂的场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天才的构想,是可贵的,但是要真正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却不能从这样的作业开始。因为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对舞台空间处理如何造成海滩的幻象充满兴趣,却几乎完全不了解这两个人物,这就难免陷入虚假与编造。面对这样的情形,我通常会要求学生讲述他们熟悉的事,讲他们自己熟悉的生活,甚至就是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这是因为,熟悉的生活往往最能让讲叙者展开连贯的、充满感情内涵的回忆。
当人们回忆并讲述一个事件,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事件本身尚不完整的部分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就有可能顺利跨过从“回忆”过渡到“联想”,再过渡到“想象”这几个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一位女学生讲述了她的父母坚决不允许她报告艺术类院校的经历,我不断对这位学生还没有讲述的部分提问:
父母为什么不许你报考艺术院校?
他们对艺术院校是什么看法?
他们希望你报考什么 样的院校?
如果你文化课成绩好他们会怎么样,不好又会怎么样?如果你坚决要报考艺术院校他们又会怎样?
当这位女学生不断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也就是在对“情境”,对“情境”中的“事件”进行补充,一个事件小品的主要内容也就越来越完整地显现出来。
这时,我总是格外注意:哪些内容是讲述者对所经历生活的“回忆”,什么时候学生开始产生“联想”,什么时候学生因为表达某种“情感”与“思想”的需要,进行了“无中生有”的补充,也就有点像是进入到了“创造”的阶段。
我会带着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不断调整、丰富“规定情境”,提出“‘假如’情境是这样的、或是‘假如’你或者是你的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境中,又会怎么样”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会更加活跃,甚至因脑海中不断出现“片断性联想形象”,而不知如何取舍自己所想象到的内容。
这时,我会提醒学生:你要表达什么?通过这个小品你想要说出一句什么话?于是,学生会在情感与思想的线索的引领下,确立他的事件小品的内容主线。
随后,我又会回过头来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怎样开始展开想象,进行创造的。这样,学生的创作就不会每一次都停留在“灵感式创造”的层面,而是通过完成作业,寻找到一种有效的展开想象的方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发现“体系”中的“元素”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种技术的手段,实现对艺术的创造。
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有法可循的教学,而不仅仅是 “依赖于灵感的创造”。
当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事件小品的创作题材,常常会获得一种强烈的要表达自己情感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叙述与表达的愿望。正如托尔斯泰在描述创作的内在情感动力时所说:“艺术家内心感到有一个要求,要表达出自己要传达的感情。”这就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内在动力。
对于年轻的学习者来说,那些自己所经历过的事件之所以不能忘怀,正是因为创作者心里有着无法抹去的对事件与事件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这种强烈的情感态度(将来会在艺术作品中发展成为具有情感内涵的思想),就是今天我们课堂上的学生——未来的艺术家们进行创造的真正的内在动力。
如果,我在检查学生的事件小品构思时发现,第一,学生相对熟悉事件小品所表现的内容,第二,学生能够通过回忆顺利进入到联想与创作想象,第三,学生具有某种强烈的想要叙述的情感动力,那么我就可以断定:这个学生的事件小品的初步构想,已经具备了某种发展成为表演小品的可能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再倒过来具体描述一下:在一般情况下创造性的“想象”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出现的;而“联想”又是在“回忆”的基础上产生的。“回忆”的基础,是创作者熟悉的生活,而在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中统领着这一切的内在创作动力,则是创作者想要表达某种情感与思想的强烈的愿望。
2024-10-16 14:36:39
2024-10-16 14:35:51
2024-10-15 10:14:13
2024-10-15 10:12:30
2024-10-15 10:09:31
2024-10-15 10:08:10
2024-09-09 15: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