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电影《白蛇传·情》

2021-06-03 10:22:04 来源:万众网影film

利用周末,我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最近颇具口碑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影片整体没有令我失望,纵然不是十全十美,也算是戏曲电影中一个成功的范例,但同时我也在思考,粤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尚且可以将戏曲与电影有机融合,京剧作为当之无愧的国剧、国粹,为没什么拍不出一部像《白蛇传·情》一样的京剧电影,所谓的“京剧电影工程”,除了劳民伤财,排出来的片子一个赛着一个的令人费解,让人糟心,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收获了广大观众的良好口碑,京剧电影却有过清华公益场遭冷遇的过往,有一些京剧电影干脆就没有任何排片,或者只象征性的放映了寥寥数场,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把戏曲拍成电影,摆在面前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如何处理“写意”与“写实”之间的关系,戏曲是写意的艺术形式,同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同时戏剧艺术都具有“舞台性”、“剧场性”、“现场性”等艺术特性,将载体由舞台换做镜头,势必会出现许多艺术处理上的矛盾与冲突。而电影《白蛇传·情》中,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特效手段,无一不是将戏曲艺术的写意极致化,而非强行写实化,水墨风的绘景更加增强了戏曲独有的韵味,特效的运用使戏曲艺术的写意特性得到了延伸。同时我感觉到了《白蛇传·情》的导演懂得戏曲中的“节骨眼”,镜头的转换,特写镜头的使用,都没用在腰子上,影片中白素贞力战金山寺众僧一幕,更是将水袖与踢枪这两种技巧合在一处,加上特写镜头的运用,着实产生了不同于舞台版本的体现,观众也获得的不一样的体验。

诚然粤剧是地方剧种,但追根溯源,她诞生的时间却一点也不晚于京剧,或许是因为地缘原因,粤剧于清朝中叶诞生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和美洲各国华侨居住区,开放的城市诞生了开放的剧种,开放的剧种自然具有开放的艺术特性,相比之下京剧的暮气就大了很多,加之继承与发展中出了问题,京剧的后辈门人中分为了两派,一个是多一步不敢走的顽固派,张口闭口都是“我爸爸当年如何如何,我祖宗当年如何如何”;另一个是索性扯开大步,胡乱“创新”的冒进派,它们摒弃了厚底水袖,四功五法,全都穿上了制服西装,转行话剧加唱,两个派系,两个极端,对京剧是两种不同的伤害。

同时给京剧胡开药方的“砖家”太多,它们的构成也比较复杂,混哪片的都有,有听蹭儿的戏痞出身,有摸女学生大腿的流氓教员,也有坐完科实在上不了台的柴头阎王,一股脑的都变成了京剧“砖家”,都在为京剧艺术的彻底消亡积极地建言献策,永远不知疲倦。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诚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观众看得出,影片确实是在为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而努力,简言之粤剧电影是奔着创作去的,京剧电影则是奔着洗钱去的。“京剧电影工程”拍出的影片,非但使京剧与电影产生了排异现象,更将一些京剧原有的艺术规律与特性进行了打破与毁坏,如此对比,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着实是给了“京剧电影工程”一记响亮的耳光,当然,如果说“京剧电影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耗国帑民财,为一小部分人谋利益,那就无所谓探索与融合了,为了钱,脸都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