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特委书记李敬铨烈士小传

2021-06-07 09:53:25 来源:万众网影film

寻访烈士足迹

——李敬铨事迹写作纪略及初考

2021年4月30日,我参加济南市作协“红遍济南”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资源采风。寻访英烈事迹,回顾革命历史,令人感慨万千。尤其是在聆听李敬铨烈士事迹介绍后,深感触动之下,便决定要写一篇有关李敬铨烈士的文字。

为深入了解烈士事迹,进一步获取更翔实的资料,我走访了有关单位和烈士后人,收获颇丰。其间,在历城区委党史研究室,我获赠《历城英模人物》《历城党组织的建立及革命斗争历史(1921-1949)》等记载有李敬铨烈士事迹的文献出版物;在鸭旺口村委,获赠该村编纂的《革命烈士李敬铨生平事迹》;其间与鸭旺口村李氏族人交谈,还意外获知烈士后人的联系方式。随即,我拜访了李敬铨烈士嫡孙李心平老人,不但从亲人的角度对烈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又补充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李敬铨烈士相关资料

在写作李敬铨事迹过程中,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与烈士相关的资料太过匮乏。即使是有所记述,也大都偏于简略,甚至语焉不详。现将在走访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情况,以及笔者对其所作的初步考证作以简略记述。

(一)关于李敬铨烈士故居,相关资料提到的有三处。

第一处,李敬铨出生地,位于济南城里奎文街的故居。根据唐景椿2011年发表在《生活日报》上的两篇文章,即《80年前的4月5日,李敬铨慷慨就义;“四五”烈士中,他是唯一的一位济南人》和《李敬铨,中共山东省委曾在他家办公》,都提及李敬铨出生在“文庙西边的奎文街”。鸭旺口村委负责人和该村李氏后人,也向我提及奎文街故居在贡院墙根街附近。我于是到城区寻找,然而别说故居,就连奎文街,也早已在城市变迁中踪迹无寻。

光绪乙丑(1889)年《省城街巷全图》

随后,我来到山东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中心,最终在光绪乙丑(1889)年的《省城街巷全图》中找到了奎文街的踪迹。在此地图上,奎文街东起花墙子街,西至贡院门口(街),南面不远处与其平行的一条小街,被标注为茶巷。其后,在1982年的济南行政地图上,此街被标注为“西奎文街”,东头的花墙子街也更名为“西花墙子街”,西端原标注“贡院门口”处改为“贡院墙根街”,南面的茶巷标注依旧。

截止目前,我能在省图书馆可查到的1889-1982年间的其它地图,包括日据时期的系列地图在内,都是图上虽有相应街道,却没有标注名称。至于为什么后来改为西奎文街,市区是否还有“东”奎文街,尚未及考证。我进一步到实地考察,贡院墙根街和茶巷至今尚存,图上标注奎文街的位置,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为宿舍区。结合文献资料记载,1904年李敬铨的出生地,当即此无疑。

光绪乙丑地图中的奎文街

第二处,普利门外故居。据《历城英模人物》(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党史研究室、济南市历城区党建研究会编撰)中的《革命烈士李敬铨》篇,和唐景椿2011年发表在《生活日报》上的《80年前的4月5日,李敬铨慷慨就义;“四五”烈士中,他是唯一的一位济南人》《李敬铨,中共山东省委曾在他家办公》两篇文章,均记述当年曾作为省委办公地点的李敬铨家就在此处。而据郭光明《寻谒李敬铨》一文,省委办公地点则是在其奎文街家中。我在写作时采用了前者。

第三处,鸭旺口村故居。在走访鸭旺口村委会,并与李氏族人李人荣老先生交谈时,得知村中原本有李敬铨家老宅,在几年前旧村改造时被拆除了。关于这处故居,在2009年4月2日《生活日报》刊载的《78年前他与邓恩铭一起就义,李敬铨故居就在咱济南》(署名通讯员郭学军)一文中,明确记述李敬铨曾在此从事革命工作。而《历城英模人物》关于1925年李敬铨回鸭旺口村开展农民运动的记述中,提及一件往事,即他在鸭旺口村的伯父伯母颇为富裕,但因害怕受牵连,不敢让李敬铨在其家中居住。因此,李敬铨只好住在挚友李敬朝家。这说明,当时李敬铨家自有的房产或已不宜居住。

《生活日报》(2009.4.2)

另据李敬铨嫡孙李心平告诉我,当年李敬铨牺牲后,祖母带着孩子们回到鸭旺口村。因原有的“三间破屋”年久失修,经村人调和,她和孩子们与一位无儿无女的同族长辈合为一家,并为其养老送终,后来“擎酬”(继承)了房产,这也就是前述《生活日报》刊文中的“故居”。李心平告诉我,他家祖辈原有的三间房产处,多年前就已是一片空地了。由此可推知,鸭旺口村真正的李敬铨故居早已不存在,《生活日报》记者所访“故居”,应是烈士遗属继承同族长辈的老宅,李敬铨并没有在其中居住过。

李敬铨烈士画像

(二)李敬铨容貌。现有资料中只有一幅手绘的烈士肖像。据李敬铨嫡孙李心平告诉我,当年由于地下工作保密的原因,祖父没能留下真容影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画家王喜庆根据李心平父亲(烈士第三子)面貌,并走访李敬铨在济南、北京、太原等地的战友,最终绘成这幅被烈士家属和故人甚为认可的画像。

另据鸭旺口村李人荣老人告诉我,1983年李敬铨墓迁移时,他参与了烈士遗骨的收集整理。他说,当时的骨殖保存完好,根据遗骨推测,李敬铨烈士身高当在1.8米以上。所以,我在《英雄之梦——谒李敬铨烈士墓》一文中说他身躯高大,即依据与此。

烈士族侄李人荣(左)

(三)李敬铨妻子的姓名,在当前资料中出现过三个:王安民、李安民、李路民。

为此我曾向李心平咨询,但由于祖母去世时他尚在幼年,所以并不记得她的姓名。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在老一辈家庭中,长辈的名讳一般不会被随便提及,尤其是女性长辈,真实姓名甚至连家人都未必知道。在鸭旺口村委编撰的《革命烈士李敬铨生平事迹》材料中,提到李敬铨的妻子叫王安民。在郭光明《寻谒李敬铨》一文中,借由李敬铨侄子的外甥王兆贵先生回忆,提到李敬铨妻子名叫李安民。而在《生活日报》所载《78年前他与邓恩铭一起就义,李敬铨故居就在咱济南》报道中,明确记述在鸭旺口村“故居”第二道大门上,“横挂着一块陈旧的木匾,上写‘革命烈士’四个大字,落款是‘一九五八年鸭旺口社委会敬赠’,并有‘烈属李路民惠存’字样”。据李心平老人回忆,该木匾存在属实,但因为那时他还小,对落款没有记忆(此匾在拆迁时遗失)。这说明2009年记者到访时,看到的革命烈士匾就是1958年政府颁发的实物。我为此特意问过李心平,他明确在李敬铨后人中没有李路民这个名字。那么既然称“烈属”,这只能是李敬铨妻子的名讳。

说起旧时出嫁女人的姓名,往往是在前面冠以夫姓,被叫做某某氏。比如妻子姓王,丈夫姓李,那么就称呼李王氏,说复杂点就是李门王氏。另外,当年社会动乱,为避人耳目变更姓名也合乎常理。所以李敬铨妻子即使本名是王安民,既随夫姓,被叫做李安民是有可能的。但根据“革命烈士”匾落款,解放后作为烈属,她正式登记的名字是李路民,这基本是可以推定的。

2009年记者拍摄的鸭旺口村烈属故居

(四)李敬铨与邓恩铭认识的时间。这本没有疑问,但因为事属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在此作以特别叙述。

邓恩铭1917年就来到济南,当年即进入济南省立一中读书。1919年“五四”时期的学生运动期间,他同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成为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但在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中,这个时期的李敬铨和邓恩铭并不认识,至少没有发生过联系。据前述文献资料的一致记载,他们首次接触是1924年在青岛。那时李敬铨在大康纱厂工作,邓恩铭到大康纱厂开辟工作,两人自此相识。

“四五”烈士

(五)叛徒王复元和王用章兄弟。之所以在此对他们加以简述,是因为两人都是济南早期党员,都曾担任我党重要职务,并且王用章还是李敬铨的入党介绍人,烈士最终遇难也是为其所害。

王复元,曾任共青团济南地方团书记部书记、中共张店车站支部书记、中共山东区委组织部负责人等职。王用章系王复元之兄,中共“三大”代表,曾任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农工部主任、代理委员长、驻淄博矿区特派员等职。1925年7月1日,李敬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省委委员的王用章是入党介绍人。此后,李敬铨和王用章一直交往甚密。

历城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肖军主任(左)介绍烈士情况

大革命失败后,王复元因对革命失去信心,贪污党的活动经费,于1928年被开除党籍。他怀恨在心,遂叛变投敌,同时秘密策反其兄王用章。当时王用章正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处主任等要职,因其告密,致邓恩铭等领导人被捕。随后,王用章又约李敬铨到大明湖畔谈话,拉拢、威胁他投敌。李敬铨在知道到王氏兄弟叛变后,虽然气愤至极,但仍然控制住情绪,用言辞稳住王用章。脱身后,他立即将此情况向组织报告。由此省委得以采取紧急措施,迅速疏散干部,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1929年8月16日,王复元在青岛被处决,王用章侥幸逃脱。此后,王用章改名王天生,组织“捕共队”,疯狂破坏我党组织,捕杀共产党员。1931年元旦,王用章盯梢并抓捕李敬铨。解放后,王用章被人民政府逮捕,死在监狱中。

以上是烈士事迹写作的纪略,以及对几个问题的初步考证。

交稿在即,关于李敬铨烈士事迹的写作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我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尽最大努力走访考察和搜集资料,并将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罗列于此,以作为今后对烈士事迹作进一步发掘和考证的参考。

2021年5月14日

走访烈士嫡孙李心平(右)

×
×